10月31日,统计局公布10月PMI数据。10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2%,预期50.6%,较前值50.8%下降0.6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53.9%,预期54.9%,较前值54.9%下降1.0个百分点。制造业延续跌势,非制造业回落明显,整体表现走弱。截至今年9月,第二产业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为35.5%,制造业的兴衰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目前制造业周期处于什么阶段,后续走势将如何,对我国经济又有何影响?对此,我们展开讨论:
制造业PMI的走势与产出的相关性分析
PMI先升后降下行压力加大
今年以来,PMI经历先走强后走弱的趋势,但依然维持在荣枯线以上。制造业总体仍保持扩张态势,但扩张势头明显放缓,未来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根据统计局较新公布的10月PMI数据来看,PMI数据延续下半年以来的放缓势头,当前我国内外需齐走弱。随着采暖季限产来临,企业利润增长放缓背景下后续开工可能会受到一定拖累,制造业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受制造业产需回调和金融地产走弱影响,非制造业扩张放缓。尽管非制造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但制造业持续走弱影响下,非制造业扩张动力不足。当前制造业内外需仍面临较大压力,非制造业表现受到连带影响,后续上升动力不够明显。
PMI对产出是否存在优先作用?
理论上PMI作为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具有及时性和先导性,且与经济发展情况具有一定正相关性。因此,我们可以从PMI的走势中预测未来经济走势。从图形上看,PMI和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存在正相关。为了进一步探究PMI与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关系,我们对PMI:环比和工业增加值:制造业:环比这两个指标进行相关系数检验。从检验结果上我们可以看出,PMI环比对工业增加值:制造业:环比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先作用,反而更具有同步性。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PMI对经济具有先导性相背离,其原因可能在于指标间存在的差异导致其不具有直接可比性。
2018年10月制造业PMI指数继续回落,内外需均放缓,当前制造业处于被动补库存阶段。随着采暖季的环保限产,预计高频数据或将走弱,企业利润增长放缓背景下后续开工可能会受到一定拖累,制造业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此外,中美互征关税影响出口企业预期,但从进出口数据来看,当前对一带一路沿线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加上中日合作深化,预计外需走弱将得到部分缓解,但重回景气区间仍有压力。当前制造业内外需仍面临较大压力,后续上升空间不够明朗。此外,在PMI优先工业增加值1-3个月作用下,工业产出后续或将继续走弱。若未来需求仍持续走弱,PMI持续回落的势头加快将意味着当前库存周期的被动补库存阶段将要结束,制造业或将进入主动去库存。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预计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我们认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将保持在3.4%~3.6%区间。
上海韦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国内很多芳纶及碳纤维等生产企业提供了项目技术咨询、工艺设备和关键部件等服务,涉及纺丝、卷绕、并丝、退绕、集束、整经、卷曲、超短切断等各个工艺领域。